◎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但如今治国精英们迫不及待地企图用这样草率的理论来决定国策,决定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那就未免太草率了。
这要真能化解经济危机,那经济危机也不是多可怕嘛,无非是对银行凭空放贷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化解了。现在之所以又爆发危机,前期一次次的救市难辞其咎财知道:昨日股市暴跌,银行间利率创历史新高,很多人呼吁央行放水救市,你怎么看?胡释之:可怕的不是危机爆发,而是救市。
比如摩托罗拉就在大裁员。摘要1危机爆发是市场显灵,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前期错误,救市实际是毁市2救市无非就是他被市场抛弃了,政府拿纳税人的钱来兜着,做他的顾客、投资人3如果货币刺激要真能解决经济问题,天底下就没有经济问题了,不断造新钱就行4李克强就任100天表现出了难得的远见。不是直接从你的兜里拿钱,而是让你兜里的钱贬值,让你的财富缩水,转给那些拿到新钱的人。一个人大夏天的天天不洗澡,皮肤出毛病。他不是直接强迫你买,而是把你的钱征收过去,然后他去买财知道:那为什么市场里有那么多人呼吁救市?胡释之:因为市场是不尊重既得利益的,既得利益受损的人就有强烈动机呼吁政府干预市场,阻止市场力量发挥作用。
这就叫救市,别人打碎了玻璃,你来赔,对犯错者慈悲,对无辜者残酷。是真正想解决问题,而不是掩盖问题,知道财富要靠人辛勤创造,政府没有变石头为面包的神奇秘方,知道刺激政策不可持续,只有改革才是真正红利财知道:有人提议无限期停止IPO来救股市,你怎么看?胡释之:动不动就有人逼政府干这种反市场的事,就是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所在。他在1933年出版的《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贸易学说,标志着要素禀赋说的诞生。
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新古典的要素禀赋理论,从要素禀赋结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要素相对价格在国际间的差异方面来寻找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克服了李嘉图模型中关于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假定的局限,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表面上是收入赶上发达经济,深层上是产业结构赶上发达经济,更深一层是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必须赶上发达经济。他在1933年出版的《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贸易学说,标志着要素禀赋说的诞生。
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又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其理论模型即H-O模型。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庄宇辉报道说:作为世界银行成立60多年来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高级副行长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自称获得了‘站在世界经济学界顶峰的机会,他推动发展经济学的反思,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为发展经济学界的研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发展机构的政策制定提出了一个新的领域和方向。对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否符合现实,列昂惕夫运用美国进出口商品的有关数据进行说了检验,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其结论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正好相反。但如今治国精英们迫不及待地企图用这样草率的理论来决定国策,决定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那就未免太草率了。表内的产品都被还原成生产产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
发展中国家必然在要素禀赋相对丰富的产业和技术上有优势,并形成优势产业。比如,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资本丰裕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平衡和各个产业间的供需平衡,可以通过投入-产出表显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用生产要素的数量表示。俄林以要素禀赋代替大卫·李嘉图的劳动成本,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但是南北贸易仅仅占世界贸易的大约10%,所以,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仍然不能很好解释一切。这个结果似乎与列昂惕夫结论比较一致,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相悖。
每一种表内的产品都可以用生产这些产品的总要素需求(包括直接要素需求和 间接要素需求)来表示。从这样的不可靠的基本前提出发所得出的林毅夫新理论当然也缺乏可靠性。
说得严重一点那是拿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当儿戏。根据要素禀赋的发展战略原理,中国这样的劳动力富裕国家自然应当生产和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当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普遍起步发展,并根据这一原理决定发展战略时,世界市场的有限容量便对这一战略提出了疑问。然而,列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The Input-Output Method),对1947年美国出口行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存量和工人数值进行了比较,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前提不可靠,结论也难以可靠。印度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中,印度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又符合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如果林毅夫 先生仅仅是把自己的理论作为一家之言,做为一种假说提出,则尚无不可,其可靠性可以等待实际检验。
这也就是说,发展经济学应该建立在要素禀赋基础之上,去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为他们已经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排除发展的障碍,使他们的这些产业在要素生产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再把交易成本降到最低。这说明,列昂惕夫悖论在更大范围内仍然存在,贸易并不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预测一致。
林毅夫称,改变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最根本的要务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利用自身优势将最有影响力和最积累最多的资本,改变结构以后再不断升级。……1962年印度经济学家巴哈德瓦奇(R· Bharadwaj)分析印度的贸易结构,其结论表明印度与美国的贸易证实了列昂惕夫悖论的存在,印度出口美国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由于产业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因此,发展中国家达到高收入的前提条件就是要素禀赋结构赶上发达国家。表3-14显示了检验的结果,结果表明,有2/3的生产要素在不到70%的情况下符合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预测。
结论是: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是要素禀赋及其结构赶上发达经济。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高收入,就必须拥有高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比如资本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要素禀赋学说的理论背景由此,俄林得出结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也因而应出口的产品,是他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百度百科)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Heckscher-Ohiln theory,简称H—O理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
俄林早期师承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而深受启发,故他的要素禀赋说也被称为赫--俄模式。(国际经济学理论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因此,林毅夫用至今仍然不能很好解释一切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即已经出现了列昂惕夫悖论的要素禀赋论作为逻辑前提来推导出新结构主义理论,前提不可靠,结论也难以可靠,相当草率。
在每个给定时点上,要素禀赋及其相对价格决定着一个国家在这一时点上的发展共识和比较优势。在发展和结构变化过程中,不仅是产业与技术变迁,还有很多基础设施要改善,包括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基础设施。
这一理论与许多国家的贸易模式相吻合。……推动结构性和制度性的双重变革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在任何一个给定的时间,要素禀赋都是给定的,比如有多少劳动力、资本及自然资源。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贸易中,各国出口的商品是密集使用本国拥有的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商品是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产品。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列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表(Input-Output Table),把整个经济中所有产业都列入表内,详细分析每个产业的投入来源和产出流向,完整地分析了各个产业之间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之间的供需关系。
前提不真,结论必然不真。企图把这样不可靠的,并且未经实践和时间考验的理论推出来作为国策则相当草率。
但是,随着经济学家对这一理论的实证检验工作的深入,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要素禀赋理论的不足逐渐暴露。所以,一个国家能够接受国际产业转移,世界市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众多的实证研究中,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对要素禀赋理论适用性进行的研究是第一次,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次。为此,他向英国古典经济学派提出了挑战。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09:06天狐定制
2025-04-05 08:56天狐定制
2025-04-05 08:53天狐定制
2025-04-05 08:51天狐定制
2025-04-05 08:36天狐定制
2025-04-05 08:14天狐定制
2025-04-05 07:36天狐定制
2025-04-05 07:29天狐定制
2025-04-05 06:55天狐定制
2025-04-05 06:32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